飛輪損傷及磨損原因檢查和故障排除 ,你知道多少?
來源:新浪新聞 時間:2023-03-11 09:59:54 瀏覽次數:29
飛輪損傷及磨損原因檢查和故障排除
飛輪在柴油機的組成部份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份。 飛輪是一個轉動慣量很大的圓盤,安裝在發動機曲軸后端法蘭盤上。飛輪外緣上壓有一個齒圈,可與起動機的驅動齒輪嚙合,同時它的后面是離合器 的一個接合面。飛輪上通??逃械谝桓装l火正時記號,以便校準發火時間。多缸發動機的飛輪應與曲軸一起進行動平衡,否則在旋轉時因質量不平衡 而產生的離心力將引起發動機振動,并加速主軸承的磨損。 為了在拆裝時不破壞它們的平衡狀態,飛輪與曲軸之間應有嚴格的相對位置,用定位銷或不對稱布置螺栓予以保證。飛輪常見的損壞部位是齒圈磨蝕 損壞、端面燒蝕、撓曲變形及飛輪螺孔損傷。
【故障現象】 飛輪是一個用鑄鐵制成的慣性輪,是將做功行程中曲軸所得到的能量的一部分儲存起來,用以克服進氣、壓縮和排氣3個輔助行程的阻力,使發動機運 轉平穩,并提高發動機短時期的超負荷工作能力,使車輛容易起步等。此外,它還是離合器的組成部件。 汽車發動機在使用中,常因飛輪的損傷及磨損,出現故障而影響其正常工作,比如:啟動困難,離合器打滑,動力下降等。
【故障原因】 飛輪常見損傷及磨損的部位及原因如下:
(1)飛輪齒圈磨損: 在發動機啟動時,飛輪齒圈上的齒輪受到啟動電機齒輪的頻繁撞擊和滑移干摩擦,且齒輪嚙合處常夾雜著塵粒,使齒圈齒輪產生磨損或裂損剝落。由 于飛輪始終單向旋轉,故其齒圈齒輪的磨損通常發生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一面。
(2)飛輪工作面的磨損: 工作中由于離合器在分離和結合的瞬間,與飛輪平面存在轉速差,從而產生相對滑動摩擦,使飛輪平面產生磨損,此為正常磨損。 飛輪平面的異常磨損較常發生,其原因是由于駕駛操作不當,或離合器無自由行程,或離合器壓盤壓力不足,使離合器與飛輪經常處于半離合狀態, 從而加劇了飛輪平面磨損。當離合器摩擦片磨損到極限后,露出的鉚釘頭將其表面刮出溝槽,嚴重損傷飛輪平面。
(3)飛輪平面還會因高速摩擦所產生的高溫而局部燒灼結硬,使摩擦結合能力下降。
(4)飛輪螺栓孔損傷: 由于飛輪承受的扭矩較大并且在傳遞扭矩時伴隨沖擊載荷易將其螺孔損傷變形。
【飛輪的技術狀況檢驗】 飛輪技術狀況檢驗的方法如下: (1)端面圓跳動量檢查: 將千分表架在飛輪殼上,表觸頭頂在飛輪工作面半徑150mm處,并將曲軸保持在消除了前、后軸向間隙的位置上,以免誤認為是飛輪的擺差。旋轉表 盤使0對準指針,轉動飛輪一圈,千分表的讀數差,除以表觸頭至飛輪旋轉中心距的2倍,即為端面圓跳動量,一般不大于0.15mm。超過允許限度 時,可在曲軸飛輪突緣盤接合面處,與飛輪之間加墊片調整,不允許機加工方法調整。 (2)飛輪徑向圓跳動量檢查: 將千分表觸頭靠在其光滑內圈或外圈上,旋轉表盤使0對準指針,轉動飛輪一圈,千分表讀數差即為徑向跳動量,一般不允許大于0.10mm。經檢驗確 屬擺差過大,應更換新件。 (3)發動機大修必須對飛輪進行平衡性能檢測:允許不平衡量—般為100g?cm。
【故障排除】 飛輪的外圓上壓裝有啟動齒圈,在使用中,有時會遇到啟動不良或啟動機空轉的現象。如系飛輪齒環滑轉,或由于局部斷齒,可采取以下措施:
(1)齒環滑轉可在齒環與飛輪配合的圓周上三等分處,鑲三只M6的螺釘固定,高出部分切除,用洋銃打出小孔,以防松動;齒環斷齒可焊補或加溫后拆 下翻邊使用,熱壓配合即可。
(2)檢查齒圈的牙齒有無凹坑和刮傷,嚴重時必須更換新齒圈。齒圈磨損可以翻面使用,個別斷齒焊修。
(3)嚴重磨損超過30%以上的牙,或連續斷齒4個以上時應更換。
(4)從飛輪上拆卸損壞的齒圈,用氧炔焰加熱(向發動機一面的)齒圈,然后從飛輪上敲下齒圈(注意不能敲擊飛輪)。車輛大修時需將齒圈前后方向調 換,加熱壓裝繼續使用。裝配前用銼刀逐一倒角,使之易于嚙合或減少損傷,然后熱壓配合。加熱應溫度均勻,溫度不得超過350°C,以避免飛輪齒圈 退火。
(5)曲軸的凸緣和飛輪的接合面發生偏擺或不平整,會使連接螺母松動,當接合面發生偏擺時,螺栓受力不均,受力大的易松動。
(6)螺孔和螺桿的配合公差過大,或未按規定扭力扭緊。檢修時打開飛輪殼蓋,用撬杠撬動飛輪,無晃動感覺為佳,飛輪螺孔磨損圓度偏差超過 0.07mm時,應采用擴孔加大尺寸法修復。 飛輪的保養維修注意事項 飛輪工作面應平整光潔,不得有刮痕、燒蝕、裂紋、扭曲變形和其他損傷缺陷,否則應修理或更換飛輪。 光磨飛輪工作表面時,必須正確定位,防止其表面擺動。從飛輪工作表面磨削下來的金屬厚度最多不能超過lmm。若經磨削其厚度減薄,工作面仍不 平整,則應更換